天下車主苦“充”久已。
3月26日發布的“2019年補貼新政”里,有一條內容讓很多新能源車主感到興奮:6月25日之后,取消地方財政對于新能源車輛的購置補貼,轉為補貼充電基礎設施。
這條內容表明,新能源車的車主們將會看到越來越多的充電站出現在身邊。
為何要補貼充電基礎設施?首先是新能源車越來越多,相關數據顯示,2018年國內新能源車銷量約為120萬輛,同比增長超過了50%。新能源車發展態勢良好的同時,也對充電樁產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現實問題是充電設施的運營企業在整體產業鏈中仍處在弱勢地位;其次,拋開行業層面的話題,單就一位車主自身而言,如今新能源汽車充電難、充電貴的難題確實令人頭痛,尤其令人無語的是,你好像能發現周圍有很多充電站(充電樁),但真到用起來的時候,才會明白什么叫“深度絕望”。
“拿車后興奮了沒兩個月,就被這個難題困住了。“在深圳南山一家新能源車4S店里,懂懂筆記和前來首保的李先生在客戶休息區攀談起來,迅速引發共鳴的話題,就是充電難。
“你現在打開地圖一看,會發現城市里的充電站密密麻麻,好像比加油站還多。”他指著常用的地圖APP舉例說道,地圖顯示出他住家附近的直線一公里范圍內,約有6、7家充電站,共40多個充電樁,而且涵蓋了直流快充、交流慢充。按理說如此多的充電設備,應該在充電方面不會有什么問題。
“但充電樁再多,也要能充得上電才行呀,不然還是雞肋。”李先生坦言,著急充電時會發現看似充電樁星羅棋布,但卻很難順利充上電,有時候為了給愛車充電,他要耗費很多的時間和精力。
不是地圖上顯示有很多充電站嗎?李先生表現出來的焦慮,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實測,是檢驗充電難的唯一方法。
開車前往李先生所說的小區附近,懂懂筆記打開手機相關應用,搜索附近1公里范圍內的充電樁設備,應用顯示出了多家充電站。選擇一家“未插槍”(空閑)設備數量較多的充電站,懂懂筆記開始實地測試充電情況。
當開車10分鐘到達這家位于深圳紅嶺路與八卦三路交界處的某住宅小區內,發現的確有一家充電站。但是,停在四個充電車位上的竟然是清一色的燃油車。在這里停車等待幾分鐘后,懂懂筆記見到了同樣是通過地圖搜索趕來充電的洪先生(比亞迪元EV360車主)。
“我不住在這邊,是在附近辦事剛好續航不多了,就搜索到這里想充一會兒電再走。”顯然,洪先生的失望感更沉重一些,因為此前他已經到了紅崗路附近的另一家充電站,但是充電樁車位同樣被燃油車“霸占”,這才急忙導航到這里。
顯然,洪先生的車確實有些“內急”,看著四個充電車位被五臺燃油車堵得死死的,他想嘗試將充電槍拉出來充電,卻難以實現。氣憤之下他看著兩輛汽車前擋風內預留的挪車電話立刻撥了過去,想讓車主幫忙挪車。
第一位態度稍好,說自己不在附近挪不了,第二位特別不情愿,說了幾句就罵罵咧咧的了。電話打完,洪先生明顯氣得不善,“這些充電車位、充電設備明明是給新能源車預備的,為何燃油車主占了車位后,還能那么理直氣壯?”
看著他鐵青的臉色,懂懂筆記大概體會到那位李先生所言“很難充上電”的意思了。
再次選擇清水河附近某花園小區內的充電站,懂懂筆記驅車前往,看到了剛剛在充電樁旁邊停車的比亞迪E5車主劉先生。
“我是開網約車的,原本想在附近沖會兒電,但跑了附近兩家充電站,有幾個樁是有故障了,還有的是被燃油車占了。”原本汽車續航還有65公里,但在好幾家充電站“碰壁”之后,續航顯示只剩下46公里,劉先生開始有些焦慮了。
他告訴懂懂筆記,最無語的是,之前在地圖上找到一處位于西湖賓館的南方電網充電站,開車到那兒后發現車位倒是空著,“但是不對外開放,問了一下說是只提供給出租車司機充電。”
“不能充就不要顯示出來呀,要么就早點顯示清楚。另外,地圖上還有好些是私家充電樁,沒法用。”劉先生滿臉無奈地表示,新能源汽車作為新興產物,目前配套設施肯定不太完善,而一些平臺、機構能提供充電地圖,作為車主本該感謝。
但這些并不準確(規范)的充電地圖應用,卻讓常常奔波在路上的司機們倍感焦慮。看著越來越少的電池續航顯示,想著被燃油車霸占的充電車位,他有些怒火燒心。
在一款“電動生活”APP上,懂懂筆記隨機點擊了羅湖、南山、福田區域的充電站,地圖顯示其中有不少是標示了“占位嚴重”、“使用率低”等標簽。
應用顯示有用戶評論稱,部分小區的充電站自安裝之日開始,就從未給電動車充過電,都是被私家車或其他設施占用。有時候還能看見燃油車停在充電樁位上套上了車衣,似乎是在長期停放。也有車主表示,白天去充電就像是買彩票,有時候去了就能充,有時候去幾次都充不了,充電順利與否全靠運氣。
目前深圳市最新的充電樁布局和數量不詳,從去年6月相關媒體的一則報道中,倒是可以看到有關部門的建設力度和決心:2018年深圳市計劃新增充電樁1.8萬個,爭取到2020年深圳中心區充電站服務半徑小于900米。
看來,充電樁肯定會越建越多,而類似這種無故占用充電樁專用車位的問題肯定也要想辦法解決。對于新能源車主而言,這種“占著茅坑不拉屎”的惡劣行為,不僅是素質問題,還是一種心理上的疾病。
這病,得治!
“真心哭笑不得,充次電都能懷疑人生。”
在寶安黃田一新能源汽車充電站內,一位傳祺GE3的車主黃先生,正在車旁邊蹲坐著,滿臉愁悶地點著手機屏幕。
他告訴懂懂筆記,剛才去過附近兩個充電站,發現充電位有的被燃油車霸占,有的是很多車在排隊等候。煩躁之余,他又在手機上看到位于黃田的這家充電站,顯示有大量空余充電樁位,便立馬調轉車頭一路沖過來。果然,有幾個車位正好空閑,他停車入位,滿心歡喜插上充電槍……結果“悲劇”發生了。
“六臺直流快充充電樁,有四臺顯示維護,另外兩臺總是跳槍。”作為一名擁有一年半新能源車駕齡的“老司機”,黃先生立馬判斷出來,頻繁跳槍是充電樁故障導致。
無奈之下,他只能繼續在“充電地圖”上尋找臨近的充電站,準備再去碰碰運氣。“以前還真不是這樣,最近這半年發現充電樁出故障的現象變多了,有時候一個充電站十幾二十臺電樁能壞掉九成,”黃先生告訴懂懂筆記,或許是目前不少充電站運營方在建樁之后缺乏維護和保養,才導致故障率開始增加。
黃先生有時會將一些發現故障的電樁上報給所屬品牌客服,但問題仍會出現。“過了一兩個星期之后過來充電,發現一些電樁還是有故障,真心不爽。”黃先生表示,面對這種現象他開始感到心灰意冷,“已經懶得去報修了。不管有多少品牌、多有名的品牌建立了多少充電設備,只要巡查、維修做不到位,充電難依舊無法解決。”
有時候,充電就像是打麻將,今天要是趕上不順,走到哪兒哪就會出現車位被占、電樁損壞或是離線、跳槍的問題。除了深圳,其他一些重要省市的新能源車充電設施,也會出現類似的狀況嗎?
在查閱相關資料時,懂懂筆記發現并收集了部分國內充電樁市場的重要信息,可以讓我們進一步了解國內充電樁行業的發展狀況。
首先,2018年3月7日國家能源局出臺的《2018年能源工作指導意見》中,提出在2018年年內計劃建成充電樁60萬個,其中公共充電樁10萬個,私人充電樁50萬個。到2020年,新增集中式充換電站超過1.2萬座,分散式充電樁超過480萬個,以滿足全國500萬輛電動汽車充電需求;其次,國家能源局監管總監李冶在今年初召開的中國汽車百人會論壇(2019)上表示,截至2018年底,國內充電基礎設施達到了76萬個,設施結構正在進一步優化。
此前能源局公布的相關資料和數據顯示:2017年我國各地建設的各類充電樁數量為45萬個(公共充電樁21萬個),保有量數位居全球首位。但是分析同時指出,盡管數量巨大,但公共充電樁的利用率不足15%。主要原因是布局不合理,維護不到位,部分地區出現了大量故障和僵尸樁。
顯然,保有量和真正能“用起來”的數量之間,應該有不小差距。
充電樁有人管和沒人管差別巨大。這里的“管”,不在于充電樁品牌方有多大名氣,而在于管理方有多用心。
在南方電網充電樁官方APP“小藍充電”上,懂懂筆記看到不少新能源車主在反映充電樁經常損壞的情況,其中多以跳槍、掛起、不通電等問題為主。而且一些部分位于關外、偏遠地區的充電樁設備,在“報修”之后,往往也遲遲得不到修繕,影響車主使用設備。
在福田蓮花山附近一處充電站,一臺正在給愛車充電的車主趙先生表示,他感覺除了周邊的南網電樁、部分品牌電樁在損壞后缺乏維護,最近去外省走京港澳高速和廣深沿江高速時,也發現一些服務站的國網電樁都是損壞的狀態,讓他跑長途時總是感覺心里沒底兒。
很明顯,充電站在增加,但是老舊充電樁維護的問題,也成為很多車主充電難的另一個心病。那么,充電樁維護的好與壞,對車主的影響究竟會有多大差別?
“只要充電樁管理、維護沒做好,車輛的續航再長也會焦慮。”
在羅湖泥崗村附近一座直流快充電站,正在給愛車充電的的車主許先生表示,近一年來一些新上市的純電動汽車,續航里程確實遠比之前多了不少。但是她周圍好幾位開新能源車的朋友都表示,只要顯示還有50公里里程,就會立刻尋找充電站,“里程再長也架不住充電難呀。”
住在布吉的許先生最近幾個月基本上都會開車去泥崗村這家充電站充電,雖然離家不近,但是她感覺有管理,有維護,沒占位是促使自己青睞于來此充電的主要原因。“這附近類似這家有專人維護管理的充電站,還有一個在原布吉農批市場那邊,不少車主們都是因為口碑,專門驅車來這兩家充電。”
“名氣大了,口碑效應有了,來充電的車也變得過多了,經常會排長龍。”許先生表示,盡管最近來這里充電總是會排很久,但是畢竟心里踏實,比起看著充電地圖四處跑,結果卻“撲空”要好很多。
許先生建議,與其為傳統的住宅區停車場、綜合體停車場加裝充電設備,不如建立更多的擁有專人管理維護的純充電停車場,提高用戶的充電效率。
懂懂筆記在“小南充電”應用上仔細篩選出一些用戶好評排名靠前的充電站,發現都是有專人管理、維護的集中式充電場站,而且充電環境、設施、體驗都比經過改造或加裝充電樁的傳統停車場領先不少。或許,這也是未來相關政策在補貼充電基礎設施時應該考慮的重點方式之一。
正在建設和未來即將不斷完善的充電樁產業布局,既是一個大工程,也是一座大金礦。而各種背景的參與方,則是這項工程成功與否的關鍵因素,其中市場機制的作用尤為突出。
對于國內充電樁行業的發展,國家能源局監管總監李冶在年初的相關會議上曾講到這樣幾點:要加快充電基礎設施的建設,這是電動汽車發展一個重要的基礎設施;截至2018年底,國76萬個充電基礎設施里面,公共樁大概30萬個左右,增長速度放緩,而專用樁為46萬個,保持高速增長的態勢。這也符合新能源汽車從政策驅動向市場化驅動這樣一個特點。
對于行業發展中面臨的問題,李冶針對健全充電基礎設施標準體系工作著重強調了四點:一是繼續深化互操作性測試,解決車樁兼容的難題;二是強化標準的實施落實,支持充電聯盟開展充電設施產品的標識評定,規范隨車配送充電樁產品的標準管理;三是瞄準充電新基礎設施發展,組織中電聯等單位開展大功率充電標準預研工作,提出電網雙向互動技術標準的發展路線圖;四是引導促進充電網絡發展。對此他同時強調了一點:充分發揮市場機制的作用,引導形成充電服務網絡。
這句話,或許是對充電樁產業市場化、多元化發展的一個提示。
隨著一、二城市“綠牌車”越來越多,新能源純電動汽車很有可能在未來一年逐漸成為城市通勤的重要角色。從基礎設施建設的角度來看,各種停車場充電樁的增加,同時也伴隨著占位、壞樁等諸多問題的出現,加上缺乏規劃、缺乏規范管理,目前的充電設施并未有效緩解新能源車主的續航焦慮。
在連續幾天親身體驗了充電難問題后,懂懂筆記也有一個小愿望:對于充電站這種配套基礎設施,希望各參與方除了建、還要管,不僅管、還要管好。只有確保所有新能源充電樁都能科學地、高效地服務于新能源車主,才能從源頭上消除他們的“續航焦慮”。
本文來源:懂懂筆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