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顧上半年,如果說有什么關鍵詞的話,那么“跨界”是不能忽略的,不止LED,跨界轉型似乎已成為一種“大眾”趨勢,一波波消息襲來,讓人有些目不暇接。企業在LED主業基礎上涉足其他領域并不是今年才開始,這兩年更是越來越不鮮見。
比如聯建光電在數字傳媒領域風生水起,通過成立聯動文化,收購分時傳媒、友拓公關、精準分眾、易事達等一系列動作,力圖做大“數字傳媒集團”。利亞德深入文化傳媒業務,收購了金達照明、互聯億達、勵豐文化、金立翔和品能光電等公司。雷曼光電推行“LED+體育”雙重主業發展戰略,2015年,雷曼光電的中文證券簡稱變更為“雷曼股份”。勤上光電涉足教育,收購廣州龍文100%股權。鴻利光電則積極培育第二主業,努力打造“LED+車聯網”的雙主業形態,并擬將公司名稱由“廣州市鴻利光電股份有限公司”變更為“鴻利智匯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公司證券簡稱由“鴻利光電”變更為“鴻利智匯”。還有萬潤科技跨界互聯網廣告傳媒行業,布局數字營銷全產業鏈,奧拓電子關注金融電子……
在宏觀經濟以及半導體照明產業增長乏力等因素的影響下,企業要考慮提升持續盈利能力,需要發掘新的盈利增長點,這種跨界,實施雙主業乃至多主業的戰略成為企業積極拓展新利潤增長點的方式之一。有不少跨界企業,LED之外的業務對公司貢獻很大。
有分析指出,對于企業而言,無論是跨界,還是轉型,只要有好的發展對于企業來說都是積極的。對于一些資金雄厚的企業而言,跨界是一種不錯的發展方式。不過,在雙主業或多主業布局重,LED的比重可能會被削弱,最終企業轉型了,LED不再是主業,企業也不再以LED產品的生產與制造為重點。當然這種可能性是存在的,但目前來看,未來LED能否作為主業走到最后尚不可知,只能靜觀其變。
在跨界和多主業布局中,很多是LED顯示為主的企業,且文化傳媒和體育行業是不少企業選擇的方向。有業內人士表示,這些企業大都有不錯的利潤,而且很多是上市公司,有很強的資本運作能力,其收購的對象很多是有前景但目前盈利還不足的,收購之后,雙方相當于互補。相對顯示為主的企業,很多照明的上市企業都是老牌的照明企業,而新興的LED照明上市企業相對較少,所以困難會大一些,機會少一些。“上市之后,跨界什么的相對會容易些。”
當然,不論上市與否,實力強大與否,跨界轉型都不是件簡單的事情,不是想跨就能跨的。幾年前,關于跨界轉型問題,有LED企業高層就曾表示,跨界轉型的誘惑的確存在,但涉足另一個領域的風險也是顯而易見的,對企業的管理水平,風險抵抗能力,對新領域市場的把握程度等都是非常大的考驗,不會輕易涉足。如今,跨界的案例雖然不斷增多,但風險并沒有減少,跨界有風險,行動還需謹慎。
“巨頭”集體“出招”
巨頭們的動作自然是不能不看的,今年上半年,像是約好了一般,幾大巨頭都有重磅消息出現。其中,從飛利浦分拆出來的飛利浦照明于今年5月27日在荷蘭阿姆斯特丹證券交易所上市,飛利浦照明出售事件終于塵埃落定,從計劃出售到最終上市,這中間可謂一波三折,反轉不斷。當然,飛利浦照明會“獨立”是業界早就知道的事實,早在2014年,飛利浦就發布消息稱,計劃將旗下照明業務單獨成立飛利浦照明公司,將消費品和醫藥部門合并成一家估值150億歐元的飛利浦醫療科技公司,為了讓公司聚焦于醫療保健和消費電子,飛利浦也逐步剝離照明業務,只是不曾想到此后的過程會如此跌宕起伏。
對于飛利浦剝離照明業務,不少業內人士認為,照明業務對于飛利浦的貢獻在下降,而飛利浦的關注點在于利潤更為豐厚的醫療健康領域,此時剝離,對于飛利浦和想要接手的公司來講都是一個雙贏的局面。
歐司朗去年批準了剝離其LED照明事業部,并決定將其剝離的LED照明業務重新組建一個公司,并命名為“Ledvance”,歐司朗今年5月預告,Ledvance將在2016年7月1日正式分拆。Ledvance的產品組合包括標準化的消費照明、傳統照明和現代LED燈。新業務也將提供智能樓宇和家庭連接的智能照明解決方案。歐司朗表示,剝離LED照明業務將使得Ledvance能夠以一個更精簡的機構獨立運作,能夠應對快速的市場變化及個人客戶需求。
GE這兩年也在大幅的調整,重新以工業作為主業,剝離了金融業務,今年更是將家電業以54億美元的價格賣給海爾集團。設立了結合通用電氣的LED、太陽能、儲能與電動汽車業務與其Predix平臺的新公司Current,同時積極進軍工業互聯網行業,今年4月,GE旗下的Current以過億澳元的價格收購了建立于墨爾本的新興樓宇自動化公司DaintreeNetworks,該公司是工業互聯網
除了照明企業,在并購案較少發生的設備材料環節,來自設備企業愛思強的消息吸引著人們的目光。今年3月,愛思強正式宣布出售股權,歡迎投資企業競購。5月,中國芯片投資基金正式向愛思強提出收購要約,愿以每股6歐元、總價6.76億歐元(約合人民幣50億元)的價格收購愛思強。有觀點認為,此次收購對我國MOCVD設備企業帶來競爭壓力,短期內技術難以實現轉移,不過,中資并購愛思強將有助于補足國內設備業的短板,快速發展化合物半導體產業。目前該收購尚未完成,預計將于下半年完成。
隨著半導體照明行業的發展變化,巨頭們各有各的打算和考量,行業的格局力量也在悄然的發生著變化,而在這個變化中,來自中國企業和資本的力量不容忽視。
資源集中,整合繼續
“總體來看,資源在呈現集中的趨勢,不論是上游環節還是中游環節。隨著資源集中,一旦外延芯片封裝格局確定,位置排定之后,就會很難變化,排名第二位的很難超越第一位的。”一位業內人士如是說。
整合、并購的話題已經算是“老生常談”了,如今仍在繼續。中上游環節一些小廠陸續退出,但也有一些企業仍在加碼。其中,芯片企業華燦光電通過收購、參股及強強合作等模式,持續擴大產能,加快產業集中化。收購睿景光電100%股權,藍晶科技的收購,參股北醒光子,木林森與華燦光電簽15億元合作協議等。
去年深交所上市的木林森,一直動作不斷,加碼LED主業,增資全資子公司,參股開發晶照明(廈門)10.91%股權、擬3.15億收購超時代光源80%股權、參與收購OSRAM Licht AG部分照明業務資產……一系列措施,表現非常突出。
“這兩年本土企業進步很大,比如木林森等企業參與國際化的并購,開始擁有全球化視野。”對于國內企業的表現,有業內人士如是表示。
下游環節也在逐漸面臨集中的趨勢,不過,下游應用變化比較大,轉型相對速度也快一些。“不像中上游環節由于技術、設備等所限,轉型不那么容易。”雖然應用領域競爭激烈,有業內人士認為企業可以在營銷上有些作為。“由于所處位置、面向的國家不同,客戶需求也不同,尤其在營銷方面,可以針對不同地區的需求,做一些特色營銷,比如有些客戶追求高品質,有些看重價格,而且通過一些比如亞馬遜這樣的電商平臺,可以將產品銷往其他地區,還能保持一些好的利潤率。”
細分市場有機可尋
從光亞展等展會論壇的情況來看,包括智能照明、植物照明、UVLED等細分領域很受關注。“細分市場不斷發展,要求也不斷變化,技術也在提升,比如UV在驗偽的應用方面,驗鈔的真偽和別的就不同,所以還有很多機會。細分市場可挖掘的東西還有很多。”有業內人士如是說。
看好細分應用,不少企業在布局。比如鴻利光電推出全無機UVLED、車用LED等產品,LGInnotek、天電光電等亦有UVLED產品,億光將車用LED產品作為今年的主打重點之一,也有多項UV-ALED產品,針對固化和美甲等應用市場。首爾半導體以及科銳也在積極的導入車用市場。照明比例在不斷增加的隆達電子,也已經在高鐵、汽車照明應用等細分領域行動。
今年臺北光電周期間,隆達電子行銷業務事業群照明事業處協理黃道恒表示,LED照明肯定是未來照明的發展方向,隆達電子近兩年照明部分一直在增長,隆達電子將把照明產品盡量往高附加價值的方向發展,在一些利潤好,具有高附加價值的燈具產品上發力,第三季度后會慢慢調整,希望可以提高照明部分的利潤。
不過,雖然細分市場受關注度頗高,但目前仍處于培育發展期,前景誘人卻也并不容易,各個細分領域也都有各自的問題需要解決。比如智能照明涉足者眾多,格局方向尚不明,從產品到標準等都仍在探索。LED在農業光照領域的應用前景毋庸置疑,植物光照是農業光照應用中發展相對成熟一些的部分,雖然已經多有應用,目前仍有價格、需求滿足,技術提升等多方面的問題需要解決。汽車照明應用也不是想進就可以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