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規模增長放緩,價格戰狼煙四起,外企紛紛隱退,LED前景一片黯淡?為求新出路,LED人是該聯合行業巨頭以求雙贏,還是以自主研發的方式進行專項開發?行業需要的是具有遠見和膽識的企業推動整個LED照明行業往智能照明發展轉型,相信未來將會有更多的企業通過多種方式和渠道進入智能照明領域。看中國LED照明企業如何制勝出奇,集體變“智”引領未來照明!
增長放緩
LED行業前景堪憂?
根據資料顯示,2015年全球LED照明市場規模為257億美元,同比2014年增長44%,LED照明市場滲透率達到31%。預計2016年到2018年全球LED照明市場增長逐漸趨于穩定,部分替代性光源已經更換完成,市場增長率穩定在20%左右。
從資料來看,LED照明行業市場增長率高,但LED產業的整體規模增長速度已經開始放緩。2014年高亮度LED產值為142億美元,增長率從上年的19%下降到9%。2015年產值只有小幅度上漲,達到145億美元,同比增長2%。
增長放緩的現象也讓國內LED企業十分擔憂。2015年我國LED照明整體產業規模為3967億元,同比2014年增長15%,與過去10年超過30%的年均增長速度相比,增速明顯下降。不僅如此,飛利浦、歐司朗、松下照明等LED行業巨頭紛紛陸續宣布出售或分拆在中國的LED照明業務,不得不讓人對國內LED行業的未來發展表示擔憂。
價格戰愈演愈烈,質量保障才是王道!
自從LED照明市場成熟以來,業內的價格戰十分慘烈,業內人士一邊叫苦連天,一邊繼續進行價格大戰。上一年,行業圍繞LEDT8燈管展開價格大戰,價格跌破10元大關,讓業界驚嘆。對于今年的情況,廣東朗能電器有限公司電子工程師韋遼松更是直接斷言:“今年可能比去年還要殘酷。”
不少企業表示,導致價格戰的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為同質化嚴重的產品充斥市場,最終價低者勝。LED經過幾年爆發式的增長,同質化產品太多,不少企業因為價格競爭太厲害就倒閉了。根據行業相關數據顯示,2015年全國約有4000家LED企業(包括上游芯片及中游下游照明應用)消失,尤其是下游企業,到2018年企業數量可能減少一半。
除去同質化嚴重之外,不符合國家標準的產品混雜在市場當中進行競爭,也使得LED行業的價格戰愈演愈烈。多位業內工程師表示:“如果業內產品都嚴格按照國家的3C標準,價格戰不會像現在這么嚴重,現在就是很多沒有真正符合國家3C標準的產品也參與到市場競爭中來,擾亂市場秩序,這個是需要國家層面的監管到位。”
LED照明行業如今討論如何逃避價格戰已經不現實,價格戰是每個行業發展成熟的必經階段,更需要的是透析價格戰的背后,如何規范市場的競爭秩序,讓市場健康發展。LED價格戰折射出來的是國家標準執行不到位,監管缺失,但同時也指明LED照明企業想要在這個行業脫穎而出,產品差異化將會是未來的趨勢。
價格戰主要集中在低端市場,工程定制化、細分領域等都劃分了一定的門檻,一定程度上擺脫了低端市場激烈的價格戰,從而獲得高利潤。主戰場激烈的價格戰讓差異化的產品更具競爭力,定制化、細分領域也成為香餑餑。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業界統一認為,無論是做差異化產品,還是進軍細分領域,產品的技術創新、質量保障依然是必須需要遵循的道路。
國企發力
未來照明看中國
近年來,LED行業重點企業陸續宣布出售或分拆LED照明業務,其中就有不少將業務最終轉交給國內LED照明企業。歐司朗作為歐洲照明企業的龍頭,2015年將持有的佛山照明13.47%的股份賣給廣晟集團。目前準備將光源部分業務分拆出售;日本松下照明2014年分別關掉了在中國的上海燈具廠和杭州工廠,全面收縮照明業務;日本東芝由于日元匯率下降和業務虧損等影響,2015年宣布退出白光LED業務;晶圓代工廠臺積電決定退出發光二極體(LED)領域,旗下臺積固態照明將賣予晶電,完全退出臺積固態照明。
外企退出國內市場似乎已成定局,付寶成認為在激烈的競爭當中,外企退出只是時間問題。他說:“外國企業有自己的生產流程,包括實驗周期、開發周期還有市場批發周期,整個流程下來可能要半年的時間,生產速度明顯沒辦法跟上市場的快速發展。而國內的民營企業,一個月可以出來一個產品,可能賣兩個月就要降價整改。兩者對市場反應速度的差距明顯,外資企業絕對會慢慢退出這個市場。”
眾多外企退出國內市場的原因眾說紛紜,但更多的人認為是因為外企在中國市場能夠獲得的毛利潤下降,市場競爭力江河日下,不如及時抽身。美芯晟銷售總監鐘明表示說:“除了外企無法快速響應國內市場的因素之外,LED行業相對應的毛利確實是下降了不少,大部分外企認為毛利已經不能滿足他們的要求的時候,就會逐步開始放棄這個市場。可以說他們看好中國市場,但是他們已經無力去參與競爭。”
多位業內人士認為很多LED行業的國際大企退出中國市場不僅和毛利率有關,也和國內企業在這一行業的技術不斷提升有關,隨著國內企業的技術水平提高,外企的核心競爭力下降,不得不選擇退出市場。
隨著外企逐漸退出LED照明領域,未來照明行業中國企業的占比將會越來越大已經成為業界共識,國內照明企業似乎迎來了狂歡。一些業內人士也發出提醒:“中國企業可能在中低端市場占比較大,而在高端領域,特別智慧型燈具、智能照明領域,目前主導的還是國外企業。”即使是智能照明領域,到了大面積推廣的階段,最終還將是需要國內廠商來實現。因為中國的家庭基數本身就十分龐大,衍生出來的照明市場自然巨大,本土企業十分有優勢。中山雷士燈飾科技有限公司技術部電子工程師曾強則更希望國內企業能夠通過外企退出中國市場的這段時間,國內企業能夠迎頭趕上,走向國際。
強強聯手&自主研發
共同進軍智能照明領域
近日華為與歐普照明簽署智能家居戰略合作框架協議,雙方在智能家居領域建立緊密的戰略合作伙伴關系,一石驚起千層浪,傳統照明公司和通信巨頭的組合讓智能照明有了更多遐想的空間。
劉煥武認為只有市場認可、用戶認可強強聯合才有價值,歐普照明和華為的合作起到的是帶頭探索的作用。曾躍明則對這次的強強聯合給予了更多的認可,認為歐普華為合作對業內有著有深遠的影響,他說:“相當于把通訊領域和照明領域的高端技術注入到一個產品中,給新的照明產品賦予了更多的功能,并且通過華為的技術和在國際上的知名度,未來中國的企業在智能照明上將會更加有主動權。”
智能照明毋庸置疑是LED照明行業轉型發展的大趨勢,強強聯合是傳統照明企業進軍智能照明的有力辦法,但在大趨勢之下,中小LED照明企業也各有妙招。廣東亮迪照明有限公司研發主管謝衍池表示不一定要強強聯合,有一定實力的企業有心進入智能家居、智能照明市場,可以通過自主研發的方式進行專項開發。“我們自己有專門的IT部門、服務后臺、云端,還有自己的系統和APP,這樣做的好處是主動權更多是掌握在自己手中,但是也存在和其他系統不匹配的缺點。”他說。中山市太平洋燈飾有限公司總經理侯柏源也表示已經自主開發出移動端的控制APP,結合產品能夠有效地控制自家產品,但在銷售平臺上與大企業還是存在一定的差距。對于尚不具備自主開發能力的小型LED照明企業未來將如何進軍智能照明,香港牧羊人照明電器公司工程師康曉樹給出的建議則是專注將細分領域做精做細,但最終也要向智能照明的領域看齊。
華為和歐普的合作只是LED整體行業向智能照明進發的強力例證,除卻這些大型企業,如今LED照明企業是“千軍萬馬過大江”往智能照明發展的態勢,中小企業的智能產品目前都存在一定的缺陷,但是正是這一部分具有遠見和膽識的企業推動整個LED照明行業往智能照明發展轉型,相信未來將會有更多的企業通過多種方式和渠道進入智能照明領域。